日期: 30/10/2021
「共融」是文明社會的重要價值,確保存有不同差異的人士享有平等機會。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本處)在深水埗區設有逾20個服務單位。深水埗區有40多萬人口,是一個多元社區。本處期望透過全港首次「深水埗區社會共融狀況調查」,了解該區的共融狀況及掌握照顧者的困難和意見,以提出建議回應社區需要,相關經驗亦可作為未來提升香港整體社會共融的參考。適逢10月為「照顧者月」,是次調查發現,社會對照顧者越友善,人們越感到共融。
今年1月至3月,本處以問卷形式訪問676名深水埗區居民,其中412人為照顧者(其照顧對象主要為12歲或以下的兒童或60歲或以上的長者),並於7月邀請三組照顧者進行小組訪談。是次調查主要參考學術研究,以「工作及就業」、「金融及經濟」、「文娛康樂」、「居住」、「家庭」、「人際」、「教育」及「醫療健康」在內的八項「共融指標」,去量度社區共融,並加入「照顧者友善社區氛圍指標」作研究。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深水埗區居民對「社區共融」的評分
- 以10分為滿分,對於「深水埗是共融社區」,超過三成半(35.92%)受訪照顧者給予5分或以下;而非照顧者的受訪者給予5分或以下的,亦有近三成半(34.85%)。
(二)對深水埗是「照顧者友善社區」的評分
- 根據照顧者的回應,以5分為滿分,深水埗區的「照顧者友善社區氛圍」僅3.11分。當中有超過七成照顧者對「深水埗區內有足夠的活動為照顧者減壓」表示「一般」至「不同意」。另超過六成對「深水埗區有足夠的服務/設施讓照顧者有休息的機會」及「深水埗區的道路設施有助照顧者陪同受照顧人士出行」表示「一般」至「不同意」。
(三)改善共融情況 宜從醫療、文娛、人際入手
- 數據分析發現「醫療健康」、「文娛康樂」及「人際」三項指標與照顧者的共融狀況存在最緊密的關係,意味著針對此三個範疇的措施能有效改善照顧者的共融狀況,並推動社會共融。而照顧者在上述範疇面對較非照顧者多的挑戰:
- 在「醫療健康」方面,超過四成(40.45%)照顧者對「我和他人一樣,在有需要時能獲得合適的醫療服務」表示「一般」至「不同意」,高於非照顧者約兩成半(27.06%)的比例。另有逾半數(52.33%)照顧者就「區內的醫療系統的便利程度能配合不同特質人士的需要」表示「一般」至「不同意」。
- 在「文娛康樂」方面,約三成(30.39%)照顧者對「我能夠享用社區的文娛康樂設施」表示「一般」至「不同意」,對比非照顧者的比例少於兩成(18.58%)。另有近四成半(44.88%)照顧者對「政府的措施能便利不同特質的人士參與文娛康樂活動」表示「一般」至「不同意」。
- 在「人際」方面,近四成(38.48%)照顧者對「我能夠和不同特質的人做朋友」表示「一般」至「不同意」,相較之下,非照顧者的比例僅為約兩成半(25.77%)。另各有近六成照顧者對「社會有提供機會讓不同特質的人士了解彼此差異」(58.68%)及「區內設立不同的活動,鼓勵社區人士了解彼此差異」(58.72%)表示「一般」至「不同意」。
地區人士分享
(一)雙職家長李太既要工作,也要照顧兩名幼童。即使家中有長輩協助照顧兒女,但她曾因長輩就診而需要帶同子女上班。因此,她期望社區能在緊急情況下提供暫託支援。另外,她希望多帶子女到圖書館閱讀,因此建議圖書館增設親子閱讀空間,讓家長與子女共讀,又不會影響其他使用者。
李太對社區事務有不同意見,但認為目前的諮詢方法並不方便雙職家長。「我要上班,也要照顧孩子,實在難以參加在工作時間上所進行的地區諮詢。其實政府可以透過學校收集家長照顧者對社區的意見嗎?」
(二)中一學生山風認為社區裡的遊樂場設計較為單一,「罐頭式設計」缺乏刺激性和吸引力,未能配合10至12歲的兒童需要,甚至排除更大年齡的兒童使用,也缺乏適合殘疾人士使用的遊樂設施。她認為政府應多聆聽不同年齡的兒童的意見,以改善遊樂場的設計,也應增設具有共融設計的遊樂設施。就增加對不同特質和文化背景人士的認識,山風希望政府提供平台或活動,例如清談交流會、飲食嘉年華等,讓不同文化或背景人士交流。
建議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促請政府考慮以下建議:
(一)以共融概念優化醫療及文娛措施
- 檢視配藥的人手及流程安排,以縮短患者輪候取藥的時間,便利照顧者陪同應診。
- 加強醫療系統發放資訊的設計,例如藥袋及服藥指引可採用較大的字體、加入圖像及增設少數族裔語言的選擇。
- 為現時的網上門診預約服務增設少數族裔語言的選擇。
- 發展「兒童友善」的遊樂設施,例如:改善遊樂場設施的設計及配套,方便家長陪伴子女遊玩;按年齡發展需要區分遊樂設施,以適合不同年齡組群使用。
- 增加圖書館的共融設施及配備,例如玩具閣、親子共讀閣、大字體圖書、發聲書,方便照顧者、家庭、長者、弱視人士等不同需要組群使用;並於館內提供與少數族裔文化相關的資訊,包括新增有關藏書及舉行文化展覽等。
(二)增強社區暫託服務及資訊發放 減輕照顧者壓力
- 增加長者、兒童及幼兒於社區內的緊急暫託位名額。
- 建立一站式網上暫託空缺資料庫,以方便照顧者搜尋資料。
(三)制訂長遠措施 推動社會共融
- 推動以即時通訊軟件發放社區消息、進行諮詢及收集意見,促進意見交流及反映。
- 制訂共融指標,定期進行調查及檢視不同組群人士的共融狀況,並公布調查結果,持續改善多元政策。
傳媒查詢
企業傳訊幹事(新聞) 鄭梓冲先生 (電話:2731 6263)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深水埗地區協調委員會召集人江淑華(左)表示,社區緊急暫託服務能解決照顧者的緊急需要,以往曾聽聞有家長因急病入院,在找不到託管服務的情況下,需要帶同年幼女兒入院;研究及倡導幹事朱漢榮先生(右)分析數據指,如能夠改善照顧者在醫療健康、文娛康樂、人際方面的處境,將有助提升社會共融。
雙職家長李太表示,現時社區的暫託服務大多需要事先申請,缺乏緊急及即時的暫託服務,令雙職家長難以應付突發情況。
中一學生山風有興趣了解不同地方的飲食、遊戲文化,希望社區可舉辦更多元的活動,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認識。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建議,政府應以共融概念改進現有的醫療及文娛措施,並加強社區的照顧者友善措施,從而達致社會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