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歷史
1952年
總部設於紐約的基督教世界服務委員會,及總部設於日內瓦的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同在這年於香港展開工作,並分別成立香港基督教世界服務委員會和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
同年,本港基督教組織香港基督教福利及救濟協會成立。
1960年
美國公誼會李鄭屋友誼會與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合併。
1967年
香港基督教世界服務委員會及香港基督教福利及救濟協會合併成為香港基督教服務委員會,繼後並成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附屬機構。
1973年
香港基督教服務委員會成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事工服務部的服務單位。
1976年
世界信義宗香港社會服務處與香港基督教服務委員會合併成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服務社會的機構–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1978年
普世教會協會香港難民及移民服務組亦加入成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一部分。
1986年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按公司法立案成為一間有限公司,其會員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所有執行委員。
機構七十周年紀念
2022年是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成立70周年紀念。我們以「恪守初心七十載,堅定信念創未來」為口號,彰顯機構使命,本着基督精神,承傳本處服務有需要群體的心志。
服務歷史
1950 年代
-
救濟援助「兒童輔育計劃」每日援助約一萬三千名兒童。
-
救濟援助每月約三萬個家庭領取小麥、麵粉、奶粉等物資。
-
醫療保健醫療及牙科診所提供諮詢、治療、處方藥物等服務。
-
醫療保健本處流動牙醫車為兒童提供服務。
-
謀生機會為欠缺經驗及低技術人士提供工藝品製作的機會,助他們謀生。
-
謀生機會舉辦特賣會吸引更多人士購買工藝品。
-
救助難民協助逾三萬五千名無國籍歐洲難民移居三十國不同國家。
-
救助難民至七十年代,本處在深水埗軍營為越南難民設立臨時收容中心。
1960年代
-
特殊兒童早於六十年代為肢體傷殘兒童提供適切服務。
-
特殊兒童1972年從黃大仙遷入荃灣後易名「培愛特能訓練中心」。
-
長者宿舍華康宿舍的住客均六十歲以上,身體健康,並具備自理能力。
-
長者宿舍華康宿舍的長者自行負責日常的起居飲食。
-
職業訓練六十年代基礎教育尚未普及,本處遂開辦職業訓練中心為青年提供學習機會。
-
職業訓練觀塘職業訓練中心最初提供縫紉、攝影、汽車維修等十多個課程。
1970年代
-
輔導服務在觀塘開展免費輔導工作服務。
-
輔導服務觀塘社會輔導工作部啟用時約有四十個面對不同適應困難的個案。
-
寄養服務本處早於1973年率先推行寄養服務。
-
學校社會工作學校社工首年處理約一百六十個個案。
-
社區照顧開展家務助理服務,照顧居於長沙灣、石硤尾等地區的長者。
1980年代
-
長者運動會舉辦全港長者運動會,令長者強身健體及擴闊社交圈子。
-
長者運動會獲市政局支持於1986年合辦首屆全港長者運動會。
-
危機嬰兒本處的專業工作員教導家長如何訓練子女。
-
危機嬰兒1987年,本處於彩雲邨成立首間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
非住院戒毒全港首間非住院式戒毒治療康復輔導中心。
-
社區發展本處自八十年代起成立多個社區發展計劃。
1990年代
-
僱員支援九十年代初引入及推廣僱員發展計劃。
-
企業附設幼兒中心與企業合作為其員工設立幼兒中心。
-
內地社會服務本處代表出席第一屆上海浦東社工節。
-
內地社會服務本處展開多項培訓,推動內地社會服務發展。
2000年代
-
虐老防治2002年,本處應社會福利署委託開展「虐老防治計劃」。
-
關愛校園本處舉辦「關愛校園獎勵計劃」,推廣正向校園文化。
-
隱蔽青年早於2003年已開展輔導隱蔽青年的試驗計劃。
-
網絡沉溺「網開新一面」計劃協助有網絡沉溺行為之青少年重拾生活平衡。
2010年代起
-
多語言翻譯2009年獲政府資助為多元文化人士提供傳譯及翻譯服務。
-
機場幼兒園管理由香港機場管理局在機場設立的首間幼兒園。
-
弱勢幼童開展賽馬會童亮計劃,營運深水埗區童亮館。
-
家長及照顧者家長/親屬資源中心為有特殊需要人士及其家長提供多元化支援服務。
-
多元文化外展服務以外展模式提供服務,主動接觸多元文化背景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