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 2731-6316
    • info@hkcs.org
    • linkedin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童權─人間拾遺

 

聲音很奇妙,跟愛一樣,不能看見,只能感受。原來胎兒在母體內的第16周已能聽到母親的聲音,即使是母親的心跳、血液的流動也能安撫腹中的孩子。因此,聆聽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也是一種生存方式,讓人與世界產生連結。

日本臨床哲學創始者鷲田清一在《聆聽的力量:臨床哲學試論》中說:「聆聽能開闢一個空間,讓說話的人得以理解自己。」因此,當人的聲音不被聆聽,便容易感到迷失。兩位單親家庭成長的女生阿K和車車,前者常被患情緒病的母親打罵,以刀相向,她的反抗沒有換來母親的理解;後者兩歲時母親突然消失,父親不常在家,一個人面對生活種種。她倆同樣因為父母的缺席或不解,一直壓抑自己的內心。不同的是,K比較幸運,升中時被轉介至兒童之家,家舍的愛讓她尋回真正的自己;而車車卻在毒品中尋找生存的動力,直至她成為母親‥‥‥

那麼,世界上有沒有不能被聽見的聲音呢? 一所嚴重智障兒童特殊學校,學生同時是醫院中醫療情況最複雜的病童。他們的身體不能動,口不能言,學校讓父母與孩子一同上課,幫助家長摸索出聆聽孩子的方式。即使是無聲之聲,也能被聽見。

今期「人間拾遺」的人物,他們都經歷不容易的童年,讓我們帶着溫柔的耳朵進入她們仨的 世界,或許我們也能在聆聽中找到內心被遺忘的聲音。

 
  • 某夜,阿豆在看海中的島嶼群,發現一座小島長了一隻眼睛。

    他仔細一看,原來是鯨魚啊 !

    鯨魚問:「小朋友,你不怕黑嗎?」

    阿豆反問鯨魚:「我很怕。你也怕黑嗎? 」

    鯨魚回答說:「現在我學會在漆黑中找樂趣 ! 只要你仔細看看天空,

    你會發現漆黑之中有不同深淺的顏色。」

    阿豆思索鯨魚的話。

  • 第二天早上,阿豆回校上美勞課。

    美術老師說:「大家可以隨心而畫 ! 」

    同學們都繪畫七彩繽紛的圖畫。

    唯獨阿豆用黑色填滿一張又一張的畫紙。

    老師生氣地說:「你為甚麼不能認真地畫好一幅圖畫呢?」

    但阿豆想要回應時,老師已轉身離開。

  • 那夜,阿豆駕着父親的小船出海找鯨魚。

    阿豆向鯨魚傾訴:「為甚麼大人總是看不到我的努力?」

    鯨魚安慰他:「我明白你的感受。告訴你一個秘密吖 !

    因為我的聲頻與其他鯨魚不同,父母以為我是啞巴,

    聽不到我的聲音,後來我們在大海中失散了。

    我曾經覺得自己是隱形的存在,直至你看到我。」

  • 一天,阿豆把一疊黑色的圖畫帶到沙灘上,引來泳客圍觀。

    原來,他要拼砌出一條很大的鯨魚。

    鯨魚躍出水面,濺起的水散落像煙花,是給阿豆作回禮。

    鯨魚很感動,說:「謝謝你讓人看見我這座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