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3/05/2015
2014年度的「關愛校園獎勵計劃」分享會暨頒奬禮,今天假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西座4樓演講廳舉行。是次分享會得到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劉兆瑛教授蒞臨主講「關愛文化共創建:關愛之旅」,分享個人經歷及對關愛校園的看法。今屆6間獲主題大獎的得獎學校亦會分享經驗,使各得獎學校有更多機會互動交流。
此計劃正是公開嘉許學校在建構關愛校園不同方面的努力,尤其是關顧不同需要的學生、家校之間的合作和推動生命教育上,同時為學校提供一個平台,讓各學校可以互相分享有關經驗、促進實踐關愛校園的交流。
本年度是計劃的十週年,具有承先啟後的特別意義。當中,更有9間學校,連續十年榮獲關愛校園榮譽學校。主辦機構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孫勵生先生說:「過去一年,很多學校舉辦了既應題、又具內涵的『生命教育』項目,使校園的關愛文化能推廣出去。我們亦計劃於來屆的關愛校園獎勵計劃加入「生涯規劃」及「牽引共融」這兩個主題,讓年青人既有個人的理想與計劃,也能在多元社會中尊重差異、消除隔閡,一起營造互相關懷及多元化的校園環境。」
「關愛校園獎勵計劃」自2005年開始舉行,其後連續多年,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聯同協辦機構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及教育局一起舉辦,十年以來,有共518間中/小/特殊學校參與,使計劃具一定的品牌效應,同時也肯定了不少學校在建立關愛校園的努力。
所有的獎項由來自教育局、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評審按計劃的評審準則:BLESS*(註)選出,其中三項主題大獎:最積極推動生命教育、最關顧有特別需要學生、最關愛家校合作主題大獎,更是特別表揚在這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中小學。
經過評審團嚴格的評審,今年共有3間中學、3間小學獲「卓越關愛校園」之主題大獎,獲獎名單如下:
主題大獎獎項 | 中學組 | 小學組 |
「最積極推動生命教育」 | 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 | 沙田圍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 |
「最關顧有特別需要學生」 |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 |
「最關愛家校合作」 | 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 黃埔宣道小學 |
註:評審團就學校的關愛工作,按以下BLESS的準則作為評審重點:B—(Belief 信念):學校推行關愛工作所持的信念;L—(Leadership 領導):領導者帶領學校推行關愛工作的能力;E—(Environment 環境):學校的配套、制度、氣氛;S—(Support 支援):對相關的學生、家長或老師的實際支持行動;S—(Sharing 分享):將關愛精神向外推廣,感染更多人。
傳媒查詢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 總主任盧松標先生(電話:2389-4242)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新聞主任何心怡女士(電話:2342-6263)
〔附件〕
- 卓越關愛校園之「最積極推動生命教育」主題大奬
沙田圍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 (小學組)該校的生命教育課程與德育課程環環緊扣,以多元感歷、校本德育課程、運動養德及詩文教學作亮點,培養學生以正向的生命價值觀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該校使用跨媒體的學習平台(短片製作、廣播劇、皮影戲等),配合多感觀學習歷程(肢體運動、戲劇、音樂、棋品教學),讓學生加深對自我的了解,從而檢視個人現有的價值觀,帶來內在的素質提升,更懂愛惜生命。
其中該校透過校本德育課程,推展「沙胡十德」(禮、勤、誠、儉、智、孝、仁、忠、謙、公),令學生了解德育元素之餘,更能釐清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美育為生命教育的基礎,該校除於課程中推行詩文教學外,也在校園四週張貼很多童詩,引發學生的想像力及情感表達。透過多元化運動體驗,激發生命潛能,使學生於運動中建立正向價值觀。「運動養德、攀石啟智、棒球育群、舞龍創美」充分體現生命教育的真諦。
- 卓越關愛校園之「最關愛家校合作」主題大奬
黃埔宣道小學 (小學組)為了家校間有緊密的接觸,該校不斷完善各溝通的渠道,其中開設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家長戶口,讓家長了解子女在校的情況,又利用通訊欄與老師即時聯絡。老師亦親自教授「家長特訓班」,家長認識到子女的學習情況,幫助他們建立孩子的學習技巧和態度。
學校著力發掘家長資源,鼓勵他們貢獻專業知識,為學校提供意見和支援。例如在學生「職業特工」活動中分享他們的工作;家長作導師舉辦「扭汽球班」,與其他家長分享其專長;亦有家長善用其專業知識,主動協助監察學校的工程及維修,提供專業意見。
過去三年,該校曾參加最關愛教職員團隊、最積極推動生命教育和最關愛家校合作等主題大獎,三次均被邀請進行第二輪的面見,雖前兩次未能獲獎,但今次得到大會給予獎項,肯定其多年來家校合作的成果,饒有意義!
- 卓越關愛校園之「最關顧有特別需要學生」主題大奬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中學組)該校一直堅守多年的信念:扶助弱勢社群,發展人的潛能,服侍"3L” (「the Last, the Lost, the Least」) 學生;少數族裔學生的成長支援及關愛工作一直是重點的關注項目。除華語生外,還有越南、印度、泰國、尼泊爾、巴基斯坦、英國、菲律賓、非洲和也門等共來自十五個不同國籍的學生,雖然他們在民族、文化及宗教背景上各有差異,但他們同樣享有平等的學習權利;學校在行政、學習、活動、宗教、服飾及節日上亦會作出相應的配合,讓他們更能融入校園及社區。
另外,校方亦著力處理不同族裔學生的學習問題;打從他們入讀開始,校方透過新來港學童適應課程、主科跨級分組的安排、各項課後學習支援等計劃,令他們更有效學習。
該校以「全校參與」的模式,建構一所「多元文化」的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