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8/11/2020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兒童復康服務 年初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為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兒童服務使用者安排視像互動訓練,成效顯著。本處的跟進調查發現,視像互動訓練安排靈活,有助提升照顧者對訓練的參與程度及SEN兒童的學習動機,建議政府正式認可視像互動訓練成效,以照顧者為本,推行視像互動與實體面授訓練結合的「混合模式」,令更多SEN兒童能夠在0至6歲成長黃金期內得到適切的訓練。
跟進調查於本年7月至8月進行,以電話或電子問卷方式,訪問接受本處視像互動訓練的SEN兒童家長,收到1,401人次回覆。63名家長其後參加聚焦小組,深入討論視像互動訓練的成效及他們參與子女訓練的經驗。
訓練種類方面,較多受訪家長的子女正接受特殊幼兒工作員提供的綜合訓練(39.2%),其次為言語治療(26.3%),約兩成人接受多專業訓練(20.7%)。大部分課堂屬於個別訓練(68.9%),4人或以上的小組訓練約佔兩成(19.2%)。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受訪家長滿意或非常滿意視像互動訓練服務的內容(98.8%),而且認為它有助提升SEN兒童的訓練進度(94%),而家長對不同專業的視像互動訓練的滿意度/評價相若。受訪家長表示,參加視像互動訓練後,透過「網上資源包」和短片分享,更能掌握訓練SEN子女的技巧。
另外,調查發現家長參與視像互動訓練的次數越多,越能體會到這種訓練的成效。雖然年紀較小的兒童(高班以下),又或者家居電子科技配套不足、網絡不穩等因素,會影響視像互動訓練效果,但近七成受訪家長(67.9%)仍表示,若因為不同情況而未能前往中心,會選擇以視像互動訓練代替實體課堂,而非告假後補堂,正正反映視像互動訓練是學前復康訓練的「第二佳選擇」(second best choice)。近九成家長認為,視動互動訓練可與中心訓練互相補充、相輔相成,避免因訓練中斷而令兒童的發展停滯或倒退。
家長分享
5歲的勤勤有語言遲緩,整體發展亦較同齡孩子稍慢,需要定期接受訓練。他和三名兄弟(10歲、8歲、1歲)起居飲食都由媽媽照顧;爸爸只有工作休假時才可以幫忙。勤勤媽媽表示:「視像互動訓練的好處是不受地方和時間限制。我不用帶著幾名孩子趕往中心,讓勤勤進行訓練;而且來回奔波令孩子疲累,影響課堂吸收。另外,疫情下停課期間,幾名兒子就讀的小學及幼稚園,以及勤勤的訓練中心網上課堂,使用的軟件程式各有不同,我要逐一學習應用方法,期望長遠能有一個綜合式電子教學平台。」
念高班的欣欣是早產孩子,懷疑有過度活躍症,去年重讀低班。她有一名弟弟。由於爸爸工作時間長,欣欣和弟弟主要靠媽媽照顧。在疫情期間中心暫停開放時,欣欣媽媽慶幸有視像互動訓練,作為替代訓練方式:「第三波疫情爆發後,我十分擔心欣欣的訓練進度。透過視像互動訓練,我能夠在家中繼續協助欣欣進行訓練;更發現女兒在視像互動訓練的專注度,比實體課堂時更高。」欣欣媽媽希望政府認可視像互動訓練,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得益。
建議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兒童復康服務 建議:
1. 認可視像互動訓練 發展混合訓練模式
- 為確保SEN兒童在成長黃金期能夠獲得適切的服務,建議政府正式認可視像互動訓練,並推動「混合模式」,鼓勵實體和視像互動訓練模式並行,讓有需要的家庭能夠靈活運用視像互動訓練,同時配合實體面授課堂,保障兒童福祉
- 鼓勵政府與業界溝通,並制定指引,令視像互動訓練課堂既達到訓練目標,亦能「以照顧者為本」;並建議政府帶頭增撥資源,為服務提供者提供培訓,確保視像互動訓練的質素
- 建立業界和學界合作網絡,促進「混合模式」長遠發展
2. 全面增加家庭支援 構建便捷學習平台
- 建議增加資源並簡化申請程序,讓有需要的家庭透過兒童接受服務的單位,例如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及特殊幼兒中心,申請資源購買適當的電子器材及訓練用品,確保服務質素
- 服務提供者可舉辦工作坊、課程及朋輩支援小組,鞏固家長參與視像互動訓練的信心
- 由政府牽頭,與科技公司及社福機構聯手,發展安全穩定的一站式電子平台/電子應用程式,減輕家長同時應用多個電子教學平台的壓力
3. 共同支援在職家長 參與SEN兒童訓練
- 鼓勵政府及企業為SEN兒童照顧者提供彈性上班時間和在家工作安排,推行「照顧假期」等措施,方便在職家長安排時間參與子女的訓練
傳媒查詢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兒童復康服務 - - 協調主任 - - 孔憲正 - - 2731-6249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 - 企業傳訊幹事(新聞)- - 王思敏 - - 2731-6263